珍珠米、香米、五常大米有何區別?
今天來說說我們最核心的食物:米。
一粒米的前世今生
大米,又稱“稻米”,稱譽為“五谷之首”,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,約占糧食作物栽培面積的四分之一。
一碗米飯,口味單調,卻可搭萬物。
袁枚在他的《隨園食單》里描述米飯:“飯之甘,在百味之上,知味者,遇好飯不必用菜。”
但是稻米古在古時候一開始并不是主食,五谷里面最開始也沒有稻。
它如何逆襲成為中國人兩大主食之一的?
這就得從稻米的歷史說起。
9000年前,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某位祖先把野生稻移栽到了農田里培育,最早的栽培稻就誕生了。
《吳越春秋》中記載:勾踐向吳國借一萬石糧食,說的就是稻米。
當時,在長江流域的吳越地區,稻米種植受面積和產量的限制,稻米是貴族們的專屬食物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衣冠南渡使得經濟中心南移,南方濕潤環境下生長的水稻產量大幅提高,稻米地位進一步提升。
隋唐時期,稻米成為南方人的主食。
宋朝,米飯已經有諸多花式,有青精飯、蟠桃飯、金飯、玉井飯、盤游飯、二紅飯、蓬飯等等。
明清時期,水稻品種日益豐富,《紅樓夢》提到“碧粳粥”的碧粳米便是水稻的一個品種。此時東北產區的優質稻米也開始凸顯,并成為朝廷的御用貢米,東北五常優質大米開始出名。
為啥是大米被廣泛種植并開發出各種品種,而不是五谷里的其他糧食呢?任何一種被人類馴服的植物蓬勃生長,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。
水稻喜歡炎熱、濕潤的生長環境。而我國南方地區正好是亞熱帶季風氣侯,多雨水季節。特別是中國的長江中下游流域,高溫多雨的夏季氣候非常適宜水稻的種植。
而相同的耕作技術下,水稻的畝產量更高,往往是小麥等谷物產量的數倍。就能養活越多的人口,也利于推廣種植,因此大米被廣泛種植。
一粒水稻的選留稻種可以產出700—1000粒米,這是其他作物所不具備的驚人生產力。15世紀的歐洲,小麥種子的收獲量只是播種量的3—5倍。但是,在17世紀江戶時代的日本,水稻種子的收獲量是播種量的20—30倍。如今,水稻的這個數字已經漲到了110—140倍。
這里也離不開一個人的付出,他就是“雜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。
他一生都致力于雜交水稻研究,他和他的團隊攻關的超級稻育種項目,水稻產量屢次創世界紀錄。
中國用地球上7%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%的人口。感謝袁老!!!
世界大米的品種
中國大米按基因分,可以分為粳米、秈米、糯米。
粳米:粳米多生長在北方,米粒較短而圓,具有一定黏性和彈性。煮熟后米粒柔軟,吸收調味料的能力強。
秈米:秈米多生長在南方,米粒較長而扁平,形狀略呈橢圓。煮熟后米粒松散、口感軟糯。
糯米:糯米為長橢圓形,較細長,糯米得名與其特征有關,古人以“糯”來稱黏性的稻米。